Ctrl+K

搜尋方式

道合志同

ㄉㄠˋ ㄏㄜˊ ㄓˋ ㄊㄨㄥˊ
  1. 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。《三國志.卷一九.魏書.陳思王植傳》:「及其見舉於湯武、周文,誠道合志同,玄謨神通,豈復假近習之薦,因左右之介哉?」也作「道同志合」、「同志合道」、「志同道合」、「志同氣合」、「志同心合」。

道合志同

ㄉㄠˋ ㄏㄜˊ ㄓˋ ㄊㄨㄥˊ

即「志同道合」。見「志同道合」條。01.《三國志.卷一九.魏書.任城陳蕭王傳.陳思王植》引三國魏.曹植〈陳審舉表〉:「昔伊尹之為媵臣,至賤也,呂尚之處屠釣,至陋也,及其見舉於湯武、周文,誠道合志同,玄謨神通,豈復假近習之薦,因左右之介哉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志同道合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志同道合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志同道合」原作「道同志合」。《論衡》是漢代王充所作,〈逢遇〉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,要有好時機,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,才高行潔,不保證能夠當官。王充列舉虞舜、許由二人,都是唐堯時的聖人,但虞舜繼承帝統,許由卻遁入山林;太公、伯夷二人,都是周朝時的賢人,但太公受封,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。雖然都是聖者賢人,彼此理想志趣一致,但是同中有異,合中有離,人的境遇不同,結果也就迥異,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,所遇能否得人。後來「志同道合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。出現志同道合」的書證如宋.陳亮《陳亮集.卷一九.書.與呂伯恭正字四首其二》:「天下事常出於人意料之外,志同道合,便能引其類,自非元惡大憝,皆可借其利心以成回復之勢。」

書證

  1. 《三國志.卷一九.魏書.任城陳蕭王傳.陳思王植》引三國魏.曹植〈陳審舉表〉:「昔伊尹之為媵臣,至賤也,呂尚之處屠釣,至陋也,及其見舉於湯武、周文,誠道合志同,玄謨神通,豈復假近習之薦,因左右之介哉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道合志同」

有提到「道合志同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