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鏡像水月

ㄐㄧㄥˋ ㄒㄧㄤˋ ㄕㄨㄟˇ ㄩㄝˋ

鏡中的影像,水裡的明月。見「鏡花水月」條。01.《遠什大乘要義問答.卷上.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》:「如鏡中像、水中月,見如有色,而無觸等,則非色也。」(源)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鏡花水月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鏡花水月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鏡花水月」原作「鏡像水月」。鳩摩羅什(西元344∼413)為東晉時高僧,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佛經家之一,天竺人,七歲時隨母出家,總貫群經,妙解大乘。東晉隆安五年(西元401),鳩摩羅什被後秦王姚興迎入長安,奉為國師,與僧肇、僧嚴一同從事譯經工作,並有系統地介紹教義理。當時漢譯佛經日多,但品質不一,內容難解。鳩摩羅什通曉多國語言譯筆簡潔暢達,為世所重。《遠什大乘要義問答》為鳩摩羅什與慧遠的問答錄,又稱《大乘大義章》、《鳩摩羅什法師大義》,書中闡明了大乘佛教的教義,並反覆論述有關法身的問題。佛家把地、水、火、風四種元素形成之物稱為「」,非此四大元素所形成之物則稱為「非色」。凡色,至少具有色、香、味、觸四種感覺之一,例如水有色、味、觸,風則只有觸。若是非色之物,就像鏡中的影像,水中的月亮,看來好像有實體,其實觸摸不著,只是個幻象。後來「鏡花水月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虛幻不實在。

書證

  1. 《遠什大乘要義問答.卷上.辯法身如幻常光泥洹三義》:「如鏡中像、水中月,見如有色,而無觸等,則非色也。」(源)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鏡像水月」

有提到「鏡像水月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