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隔靴抓痒

ㄍㄜˊ ㄒㄩㄝ ㄓㄨㄚ ㄧㄤˇ

」同「」。「隔靴抓痒」即「隔靴搔癢」。見「隔靴搔癢」條。01.《續傳燈錄.卷一二.安福子勝禪師》:「若也揚眉瞬目,又是鬼弄精魂,更或拈拂敲床,大似隔靴抓痒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隔靴搔癢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隔靴搔癢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隔靴搔癢」指隔著靴子抓癢,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,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,未能掌握要點。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。比較早的文獻資料,見於《景德傳燈錄.卷二二.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》:「問:『圓明湛寂非師旨,學人因底卻勿明。』師曰:『辨得未?』僧曰:『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。』師曰:『隔靴搔癢。』」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,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,在問答終了時,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?僧人以「識性無根」回答。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,所以說他:「隔靴搔癢。」宋代嚴羽《滄浪詩話.詩法》也有「意貴透徹,不可隔靴搔痒」的說法,是指詩歌的作法要使題旨明晰,不可漫無主題,抓不著重點,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實際。

書證

  1. 《續傳燈錄.卷一二.安福子勝禪師》:「若也揚眉瞬目,又是鬼弄精魂,更或拈拂敲床,大似隔靴抓痒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隔靴抓痒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