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隨波逐塵

ㄙㄨㄟˊ ㄅㄛ ㄓㄨˊ ㄔㄣˊ
  1. 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,而只是依從環境、潮流而行動。明.高濂《玉簪記》第二九齣:「他是冰清玉潤,怎便肯隨波逐塵?」也作「隨波逐流」。

隨波逐塵

ㄙㄨㄟˊ ㄅㄛ ㄓㄨˊ ㄔㄣˊ

猶「隨波逐流」。見「隨波逐流」條。01.明.高濂《玉簪記》第二九齣:「他是冰清玉潤,怎便肯隨波逐塵?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隨波逐流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隨波逐流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隨波逐流」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,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,最早的源頭屈原的〈漁父〉一文。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,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,作〈漁父〉一篇以申己志。〈漁父〉使用設問的方式,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,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。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,披頭散髮,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。有一位漁父看到他,問他說:「您不是三閭大夫嗎?怎麼落得此地步?」屈原回答:「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,不見容於朝廷,所以被放逐於此。」漁父便問:「自古以來,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,既然舉世皆混濁,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?」「」(ㄍㄨˇ)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,「淈其泥揚其波」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,跟著眾人起舞,一起沉淪。《史記.卷八四.屈原列傳》也收錄這篇文章,同句話則載為「隨其流而揚其波」,意思與原意相似。後來「隨波逐流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,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。

書證

  1. 明.高濂《玉簪記》第二九齣:「他是冰清玉潤,怎便肯隨波逐塵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隨波逐塵」

有提到「隨波逐塵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