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革面洗心

ㄍㄜˊ ㄇㄧㄢˋ ㄒㄧˇ ㄒㄧㄣ
  1. 比喻澈底悔悟,重新作人。參見洗心革面」條。如:「他決定革面洗心,做個腳踏實地的人。」

革面洗心

ㄍㄜˊ ㄇㄧㄢˋ ㄒㄧˇ ㄒㄧㄣ

猶「洗心革面」。見「洗心革面」條。01.宋.蘇軾〈乞約鬼章討阿里骨劄子〉:「阿里骨兇狡反覆,必無革面洗心之理。」02.清.林則徐〈會飭查驗新到外船貨物勾量水痕札〉:「各國夷人共聞共見,自必革面洗心,恪遵功令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洗心革面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洗心革面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 「洗心革面」係由「洗心」及「革面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洗心見於《易經.繫辭上》,孔子認為《周易》的功用聖人用它「以通天下之志,以定天下之業,以斷天下之疑」,並以之「洗心,退藏於密」,就是指聖人以《易經》的內容,進則能洗滌心胸,摒除惡念或雜念,退則隱藏幽微,其功用隱而不現。 「革面」亦見於《易經》,〈革卦〉裡的上六爻辭說:「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。」「豹變」是用豹的毛紋變得更斑斕絢麗,來形容人遷善去惡,美德顯現,而「革面」則是指改變面目。《象傳》則說:「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;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」同樣為改變,但君子改變,是表現才學文辭上,而小人改變,則是用來巴結君王的。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「洗心革面」,用來比喻澈底悔悟,改過遷善。

書證

  1. 宋.蘇軾〈乞約鬼章討阿里骨劄子〉:「阿里骨兇狡反覆,必無革面洗心之理。」
  2. 清.林則徐〈會飭查驗新到外船貨物勾量水痕札〉:「各國夷人共聞共見,自必革面洗心,恪遵功令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革面洗心」

有提到「革面洗心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