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風雨調順

ㄈㄥ ㄩˇ ㄊㄧㄠˊ ㄕㄨㄣˋ

即「風調雨順」。見「風調雨順」條。01.唐.徐賢妃〈諫太宗息兵罷役疏〉:「自貞觀以來,二十有二載,風雨調順,年登歲稔,人無水旱之弊,國無饑饉之災。」02.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八:「仁恤斯民,庶幾克享天心,風雨調順,年穀豐稔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風調雨順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風調雨順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風調雨順」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。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景象。典源出自《六韜》。《六韜》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、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,共有六篇。前二篇文韜、武韜為政治的戰略,後四篇龍韜、虎韜、豹韜、犬韜,則是軍事的戰略。《舊唐書》有一段《六韜》佚文記載:武王伐紂,天下大雪,雪深三尺,突然有五人乘馬車,後面跟著二人騎馬,到營帳求見武王。武王覺得很奇怪,就問太公姜尚,太公說:「他們是五方之神,天意要您建立周朝,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。」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,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,救眾生於水火之中。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,五神完成任務,隨即返回天庭。從此風雨及時,五穀豐收,人民富樂安康,天下太平。「風調雨順」即摘自典源,用來形容豐年安樂,天下太平的景象。

書證

  1. 唐.徐賢妃〈諫太宗息兵罷役疏〉:「自貞觀以來,二十有二載,風雨調順,年登歲稔,人無水旱之弊,國無饑饉之災。」
  2. 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八:「仁恤斯民,庶幾克享天心,風雨調順,年穀豐稔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風雨調順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