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風驚草動

ㄈㄥ ㄐㄧㄥ ㄘㄠˇ ㄉㄨㄥˋ

即「風吹草動」。見「風吹草動」條。01.宋.黃庭堅〈南柯子.萬里滄江月〉詞:「萬里滄江月,波清說向誰。頂門須更下金槌。祗恐風驚草動、又生疑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風吹草動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風吹草動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在草原上,風只要輕輕掠過,草就會搖動,所以「風吹草動」一語可用來比喻輕微的動靜變化。使用此語比較早的文獻如敦煌變文《伍子胥變文》。春秋時,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,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,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。後來伍子胥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,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,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。他更藉著救援蔡國的名義,出兵攻打楚國,並在佔領楚國郢都之後,命令士兵挖出平王的屍骨鞭笞,報了父兄被殺之仇。在敦煌變文《伍子胥變文》中,描寫伍子胥逃亡時,平王的追兵在後緊追不捨,他躲躲藏藏,心中十分驚懼,一旦被平王抓到,肯定會難逃一死,所以只要有一點點不對勁的動靜,他就會立刻藏身起來,等到確定沒有追兵後才繼續逃亡。後來「風吹草動」這句成語也多用在於驚懼的狀況中。

書證

  1. 宋.黃庭堅〈南柯子.萬里滄江月〉詞:「萬里滄江月,波清說向誰。頂門須更下金槌。祗恐風驚草動、又生疑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風驚草動」

有提到「風驚草動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