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高枕而臥

ㄍㄠ ㄓㄣˇ ㄦˊ ㄨㄛˋ
  1. 墊高枕頭安心睡覺。比喻太平無事,無所顧慮。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臥也。」也作「高枕安寢」、「高枕安臥」、「高枕而眠」。

高枕而臥

ㄍㄠ ㄓㄣˇ ㄦˊ ㄨㄛˋ

猶「高枕無憂」。見「高枕無憂」條。01.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(馮諼)曰:『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臥也。』」(源)02.《戰國策.魏策一》:「為大王計,莫如事秦,事秦則楚、韓必不敢動;無楚、韓之患,則大王高枕而臥,國必無憂矣。 」(源)03.唐.劉肅《大唐新語.卷三.公直》:「公若盡殺諸弟,不知矣;如獨殺襲秀,恐明公不得高枕而臥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高枕無憂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高枕無憂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高枕無憂」原作「高枕而臥」。據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載,戰國時,有一個叫馮諼的人,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。有一次,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,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,反而把債券全燒了。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,對孟嘗君十分感激,馮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「」回來。但孟嘗君對馮諼的舉動非常不諒解。直到後來,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,回到薛地居住。到了薛地,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,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。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:「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,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,免於一死。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,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,無憂無慮地睡覺,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。」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,他告訴梁惠王,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,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。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,連續請了三次,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。當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,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。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,把先王傳下的祭器,放在薛地,並且興建宗廟,以確保薛地的安全。當宗廟建好後,馮諼對孟嘗君說:「現在三窟已成,從此以後你就可以把枕頭墊得高高,無憂無慮地睡覺了!」典源又見《戰國策.魏策一》內容則是表述張儀企圖遊說魏國背棄合縱,改投連橫以事秦。他說魏國如能事秦,那麼楚國、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。沒有楚國、韓國的外患,那麼魏國國君就可以「高枕而臥」了。後來「高枕無憂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身心安適,無憂無慮。

書證

  1. 《戰國策.齊策四》:「(馮諼)曰:『狡兔有三窟,僅得免其死耳。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臥也。』」(源)
  2. 《戰國策.魏策一》:「為大王計,莫如事秦,事秦則楚、韓必不敢動;無楚、韓之患,則大王高枕而臥,國必無憂矣。 」(源)
  3. 唐.劉肅《大唐新語.卷三.公直》:「公若盡殺諸弟,不知矣;如獨殺襲秀,恐明公不得高枕而臥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高枕而臥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