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鮮得要領

ㄒㄧㄢˇ ㄉㄜˊ ㄧㄠˋ ㄌㄧㄥˇ

不大能掌握重點。見「不得要領」條。01.清.錢泳《履園叢話.卷一一.書學.隸書》:「故世之學者雖多,鮮有得其要領,至視為絕學,有以也夫!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不得要領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不得要領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」和「」是指衣服的腰部和領子,比喻事物的重點。《史記》裡記載,漢武帝時,匈奴攻破西域的月氏國,還將月氏王的頭顱拿來當酒器,人民對匈奴心生憎恨,想要報仇沒有兵力。漢室聽到這個消息,認為是難得的好機會,便派張騫出使月氏,尋求聯盟以對抗匈奴。月氏在匈奴西方,要到月氏必須先經過匈奴。張騫到了匈奴後就被俘虜滯留在那裡長達十餘年,娶妻生子。然而忠心為國的張騫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,後來找到機會逃往大宛國。大宛王素聞帝國富強見到張騫非常高興,問他有什麼須要幫忙的地方。張騫便將欲通使月氏,卻受阻於匈奴的事告訴大宛王,並承諾若能幫忙抵達月氏國,漢室必定有豐厚的賞賜。大宛王欣然同意,張騫便在大宛的護送下,經由康居來到了月氏。月氏王被匈奴殺害後,月氏人離開故鄉,向西逃到大夏國附近,逐漸安定下來。那裡土地豐饒,民生安樂,十幾年過去後,月氏人已沒有報復匈奴的念頭了。張騫又從月氏到了大夏,希望藉由大夏得到與月氏合作的機會,卻仍無法達成目標。在那裡待了一年多也沒有進展,只好打道回府。在回程的路上,又被匈奴俘虜,滯留了一年多後,適逢單于過世,匈奴國內情況混亂,張騫才找到機會帶著妻子及一名部下逃回國。文中「不得月氏要領」,即是指張騫達到與月氏結盟的目的。後來「不得要領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指無法掌握要點或主旨。「要領」本來指「腰領」,後來轉讀為重要之「」,遂讀四聲。

書證

  1. 清.錢泳《履園叢話.卷一一.書學.隸書》:「故世之學者雖多,鮮有得其要領,至視為絕學,有以也夫!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鮮得要領」

有提到「鮮得要領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