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不脛而走

ㄅㄨˋ ㄐㄧㄥˋ ㄦˊ ㄗㄡˇ
  1. 脛,小腿。不脛而走指不用腿也能走。比喻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。
    [例]他的大作一經報紙刊登,文名立刻不脛而走。

不脛而走

ㄅㄨˋ ㄐㄧㄥˋ ㄦˊ ㄗㄡˇ
  1. 脛,小腿。不脛而走指不用腿也能去,比喻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。清.趙翼《甌北詩話.卷四.白香山詩》:「是以不脛而走,傳遍天下。」也作「無脛而行」。

不脛而走

ㄅㄨˋ ㄐㄧㄥˋ ㄦˊ ㄗㄡˇ (變) ㄅㄨˊ ㄐㄧㄥˋ ㄦˊ ㄗㄡˇ

「不脛而走」之「」,典源作「」。脛,小腿。「不脛而走」指沒有腿也能去。語本《韓詩外傳》卷六。後用「不脛而走」比喻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。 不翼而飛

用法

比喻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。

用在「快速傳播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公司財務危機的消息不脛而走,弄得人心惶惶。
  2. 影劇圈的新聞再怎麼封鎖,就是會不脛而走,真是奇怪!
  3. 臺灣以晶圓代工聞名於世,「晶圓王國」的稱號不脛而走。
  4. 他中頭彩的消息,不脛而走,許多親戚朋友紛紛上門來借錢
  5. 這家店的蟹黃湯包,價廉物美,聲譽不脛而走,生意越來越好。
  6. 汽油要漲價的消息,事先不脛而走,結果造成了搶加油的車潮。
  7. 村子裡可能埋有寶藏的消息,不脛而走,引來許多挖寶人前來查看。
  8. 這對影壇紅星在國外祕密結婚的消息,不脛而走,成為最近最熱門的新聞。
  9. 現在是講究廣告時代,再好的產品無法單靠不脛而走的名氣,就能一炮而紅。

辨識

反義:秘而不宣

參考詞語:「無脛而行、無脛而至、不脛而馳、無脛而走

典故說明

據《韓詩外傳》卷六記載,春秋時,有一天晉國的國君晉平公搭船遊樂,在玩得開心之餘感嘆說:「要如何能招得賢士,與他們共度這良辰美景呢!」這時,划船的船夫盍胥聽到後,趁機跪下回答說:「得不到賢士,是因大王您不愛好他們啊!您看海裡的寶珠、山裡的美玉都沒有腳,您卻能擁有他們,這是因為您喜愛他們啊!而賢士有腳卻不到您身邊來,這完全是因為您不喜歡他們,也難怪您會有招不到賢士的感嘆。」晉平公驚訝地說:「我怎麼會不愛好賢士呢?我門下的食客有好幾千人呢!」盍胥解釋說:「大鳥一展翅可以飛越千里,靠的就是牠的兩隻翅膀,而身上的毛少一點、多一點都不影響飛行。今天大王您那麼多的食客中,應有人才在其中,但您有重用他們嗎?」這就是說晉平公用的人雖多,但卻沒有適才適用。後來「不脛而走」這句成語,就從盍胥話裡的「無足而至」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事物不用推廣,也能迅速傳播。

書證

  1. 明.謝肇淛《五雜俎.卷一一.物部》:「江南之三白,不脛而走半九州矣。」
  2.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○○回:「原來這財帛的物件,看他是個死相東西,他卻能無翼而飛、不脛而走;他又能乘人的衰旺,自己會得來往。」
  3. 清.趙翼《甌北詩話.卷四.白香山詩》:「文人學士既歎為不可及,婦人女子亦喜聞而樂誦之。是以不脛而走,傳遍天下。」
  4. 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「從此,含英社稿,不脛而走,風行天下,和柳屯田的詞一般。」
  5. 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四回:「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,檢點一番:別的一樣不缺,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,卻一概不脛而走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不脛而走」

有提到「不脛而走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