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地窮山盡

ㄉㄧˋ ㄑㄩㄥˊ ㄕㄢ ㄐㄧㄣˋ

猶「山窮水盡」。見「山窮水盡」條。01.唐.許渾〈曉發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〉詩:「南北信多岐,生涯別離。地窮山盡處,江泛水寒時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山窮水盡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山窮水盡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山窮水盡」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,根本無法可走了。在北周庾信所寫的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文中就用了「山窮水斷」來形容路的盡頭。深不可測的溪谷,高聳的斷崖人馬皆無法前進,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。宋代陸游的〈遊山西村〉詩:「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詩裡的「山重水複」意思也是一樣的。因為後代比較通用是「山窮水盡」,所以陸游這兩句詩經常被改為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,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。清代蒲松齡寫的《聊齋志異》卷一二中有一則「李八缸」的故事,提到李八缸是一位富翁,因為他喜歡金子收藏在缸裡,所以人家稱他做「李八缸」。他在病重時候,將財產分給兩個兒子,哥哥分到八成,弟弟李月生只分到兩成。八缸跟月生說,不是他有所偏愛,而是他另外幫月生藏了金子,要等到月生「山窮水盡」的時候才能給他。《聊齋》原文中的「苟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」,用的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「山窮水盡」這句成語除無路可前進之外,亦有走投無路的意思。

書證

  1. 唐.許渾〈曉發鄞江北渡寄崔韓二先輩〉詩:「南北信多岐,生涯半別離。地窮山盡處,江泛水寒時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地窮山盡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