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山窮水盡

ㄕㄢ ㄑㄩㄥˊ ㄕㄨㄟˇ ㄐㄧㄣˋ
  1. 山水到了盡頭。比喻陷於窮困、失望的絕境,走投無路。
    [例]如果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他怎肯向你低頭求助?

[反]柳暗花明 

山窮水盡

ㄕㄢ ㄑㄩㄥˊ ㄕㄨㄟˇ ㄐㄧㄣˋ
  1. 比喻陷於絕境,窮困之至。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七回:「及至山窮水盡,一無法想,然後定他一個罪名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八回:「兄弟現在已經是山窮水盡了,苟有一線生路,怎敢冒瀆小翁。」也作「水盡山窮」、「水窮山盡」。

山窮水盡

ㄕㄢ ㄑㄩㄥˊ ㄕㄨㄟˇ ㄐㄧㄣˋ

指水陸交通阻斷無法通行。語或本北周.庾信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。後用「山窮水盡」比喻走投無路,陷入絕境。

用法

水陸交通阻斷,無法通行。&比喻走投無路,陷入絕境。

用在「無路可走」的表述上。&用在「處於絕境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想不到在這山窮水盡之地,有這麼一座世外桃源。
  2. 車開到此地,前面已無去路,看來已是山窮水盡之處。
  3. 他已經山窮水盡了,你再怎麼逼他也沒用
  4. 萬貫家產,若不知守成,總會有山窮水盡的一天。
  5. 敵人應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不然不會想要投降。
  6. 如今已山窮水盡,還有什麼好怕?乾脆從擺地攤幹起。
  7. 要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他是不會低頭去求人的。
  8. 我如今處境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,沒法給你什麼允諾
  9. 以他的個性,事情未到山窮水盡時,他是絕不會罷休的。
  10. 我本來以為這件事已到了山窮水盡,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  11. 勉強撐了幾年,實在已山窮水盡,只好把店收起來,返回老家。
  12. 好賭成性,沒幾年把家產輸光,終於讓生活陷入山窮水盡的地步。

辨識

近義:日暮途窮走投無路窮途末路

反義:柳暗花明絕處逢生

參考詞語:「水窮山盡、水盡山窮、山窮水絕、山窮水斷、地窮山盡

典故說明

「山窮水盡」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盡頭,根本無法可走了。在北周庾信所寫的〈周兗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〉文中就用了「山窮水斷」來形容路的盡頭。深不可測的溪谷,高聳的斷崖人馬皆無法前進,真是走到了山水的盡頭。宋代陸游的〈遊山西村〉詩:「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詩裡的「山重水複」意思也是一樣的。因為後代比較通用是「山窮水盡」,所以陸游這兩句詩經常被改為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這句成語的第二個意思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,比喻走投無路的困境。清代蒲松齡寫的《聊齋志異》卷一二中有一則「李八缸」的故事,提到李八缸是一位富翁,因為他喜歡金子收藏在缸裡,所以人家稱他做「李八缸」。他在病重時候,將財產分給兩個兒子,哥哥分到八成,弟弟李月生只分到兩成。八缸跟月生說,不是他有所偏愛,而是他另外幫月生藏了金子,要等到月生「山窮水盡」的時候才能給他。《聊齋》原文中的「苟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」,用的就是這個意思。所以「山窮水盡」這句成語除無路可前進之外,亦有走投無路的意思。

書證

  1. 宋.洪咨夔〈龍州免運糧夫碑跋〉:「山窮水盡之邦,刀耕火種之俗,始有生意,誠求之也。」
  2. 《警世通言.卷四○.旌陽宮鐵樹鎮妖》:「卻說那符使引真君再轉一灣抹一角,正是行到山窮水盡處,看看在長沙府賈玉井中而出。」
  3.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四七回:「及至山窮水盡,一無法想,然後定他一個罪名,以為玩視國課者戒。」
  4. 《聊齋志異.卷一二.李八缸》:「汝尚有二十餘年坎壈未歷,即予千金,亦立盡耳。苟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!」
  5. 《浮生六記.卷四.浪遊記快》:「將及山,河面漸束,堆土植竹樹,作四五曲,似已山窮水盡,而忽豁然開朗,平山之萬松林已列於前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山窮水盡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