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放浪不羈

ㄈㄤˋ ㄌㄤˋ ㄅㄨˋ ㄐㄧ
  1. 行動隨便,不受拘束。宋.洪邁《夷堅丙志.卷一一.李鐵笛》:「李好吹鐵笛,蓋放浪不羈之士也。」也作「放蕩不羈」。

放浪不羈

ㄈㄤˋ ㄌㄤˋ ㄅㄨˋ ㄐㄧ

即「放蕩不羈」。見「放蕩不羈」條。01.宋.洪邁《夷堅丙志.卷一一.李鐵笛》:「饒州道士曹與善,……與河北李陶真道人相識。李好吹鐵笛,蓋放浪不羈之士也。」02.清.葉廷琯《鷗陂漁話.卷六.米紫來自書詩卷》:「蓋其天性放浪不羈,故發於詞翰,超然自異,非尋常繩尺所可拘也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放蕩不羈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放蕩不羈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 「放蕩不羈」係由「放蕩」及「不羈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放蕩」是出自《漢書.卷六五.東方朔傳》。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。武帝即位初年,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,各地士人、儒生紛紛上書應聘,東方朔也在其中。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,讚賞他的氣概,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,俸祿不多,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。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,機智應變,不畏君權作風,被任命為常侍郎、太中大夫,得到武帝的信任。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,提出耕戰以強國建議,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申訴。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、韓非,「指意放蕩」─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,寫了數萬言,最後仍然沒有被重用。 「不羈」則是出自《史記.卷八三.魯仲連鄒陽列傳.鄒陽》。鄒陽,西漢時齊國人,和當時的羊勝、公孫詭同為梁國孝王的門客。羊勝等人因為嫉妒鄒陽的才能,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,孝王很生氣,就把鄒陽交付官吏辦罪。鄒陽擔心死後要承擔莫須有的罪名,於是就在獄中上書梁孝王,列舉許多古代的君王、賢人,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或猜忌,都為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。而當今的國君,也沉湎於阿諛諂媚的言詞之中,牽制於姬妾近侍的包圍之下,使得「不羈之土」─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,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,賢愚不分。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,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。因此他勸諫梁孝王,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,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,共同治理國政。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,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,並且成為他的貴賓。後來「放蕩」和「不羈」典源被合用成「放蕩不羈」,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。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,不加檢點

書證

  1. 宋.洪邁《夷堅丙志.卷一一.李鐵笛》:「饒州道士曹與善,……與河北李陶真道人相識。李好吹鐵笛,蓋放浪不羈之士也。」
  2. 清.葉廷琯《鷗陂漁話.卷六.米紫來自書詩卷》:「蓋其天性放浪不羈,故發於詞翰,超然自異,非尋常繩尺所可拘也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放浪不羈」

有提到「放浪不羈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