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旗鼓相當

ㄑㄧˊ ㄍㄨˇ ㄒㄧㄤ ㄉㄤ
  1. 兩軍對壘時,都舉起軍旗,擊起戰鼓,陣容、聲勢不相上下。比喻競賽雙方勢均力敵。
    [例]這場拔河比賽雙方旗鼓相當,競爭十分激烈。

[似]勢均力敵

旗鼓相當

ㄑㄧˊ ㄍㄨˇ ㄒㄧㄤ ㄉㄤ
  1. 兩方軍隊陣容、聲勢不相上下。比喻雙方勢均力敵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九回:「輅問子春:『今欲與輅為對者,若府君四座之士耶?』子春曰:『吾自與卿旗鼓相當。』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五回:「何孝先自辦此事以來,居然別開生路,與申大善士一幫,旗鼓相當,彼此各不相上下。」

旗鼓相當

ㄑㄧˊ ㄍㄨˇ ㄒㄧㄤ ㄉㄤ

軍旗和戰鼓表現出的氣勢相當,形容兩方軍隊陣容、聲勢不相上下。語或本《後漢書.卷一三.隗囂公孫述列傳.隗囂》。後用「旗鼓相當」比喻雙方勢均力敵。 旗鼓相望」、「勢均力敵

用法

比喻雙方勢均力敵。

用在「程度相等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這兩隊實力旗鼓相當,這場球賽精采可期。
  2. 經過評估,敵我兩軍旗鼓相當,千萬不可輕敵。
  3. 他們兄弟倆各自經營一家企業,實力旗鼓相當。
  4. 旗鼓相當的兩隊,終於決定以罰球數來分高低。
  5. 這場比賽,雙方旗鼓相當,戰到延長賽仍難分高下。
  6. 你有本事就去找個旗鼓相當的對手,不要只會欺負弱小。
  7. 這場拔河比賽,因為兩隊旗鼓相當,連比三場,難分高下。

辨識

近義:工力悉敵不分軒輊平分秋色棋逢敵手銖兩悉稱勢均力敵

反義:天淵之別天壤之別

參考詞語:「鼓旗相當

「旗鼓相當」及「勢均力敵」都有不分上下的意思。 「旗鼓相當」一般只用來形容雙方的實力;「勢均力敵」可用來形容雙方實力,也可用來形容形勢與戰況。

旗鼓相當 勢均力敵
○ ☓ 這場拔河比賽,因為兩隊∼,連比三場,難分高下。
☓ ○ 這兩位棋手的實力真可說是∼,難分軒輊。

典故說明

「旗鼓相當」典源作「鼓旗相當」。古時作戰,軍中都是以敲擊戰鼓及揮舞旗幟指揮進退,鼓聲大作或旗幟飛揚都可表現出壯盛的氣勢。這兩者的氣勢相當,就表示雙方軍隊的陣容與聲勢不相上下。據《後漢書.卷一三.隗囂列傳》載,新莽末年,東漢人隗囂(ㄨㄟˇ ㄒㄧㄠ)在隴西一帶據地為王,稱西州上將軍;公孫述則佔有今四川一帶,稱蜀中皇帝。當時,尚未取得政權的漢光武帝劉秀兵力布署在東部,其西部軍力無法與兩方的任一方相抗衡,為避免兩大豪強合作,他於是想拉攏隗囂,孤立公孫述,便寫了一封信給隗囂,信中說道:「如令子陽到漢中、三輔,願因將軍兵馬,鼓旗相當。」子陽,即公孫述的字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:如果公孫述來到漢中及京都長安附近,希望我能獲得你的援助,以使我們與公孫述的軍隊陣容和兵力相當。劉秀信中「鼓旗相當」這個詞語,後來在文獻中頗常見,但多作「旗鼓相當」,用來比喻雙方勢均力敵。另外,在《輅(ㄌㄨˋ)別傳》中有段描述:十五歲的管輅聰明伶俐,頗有才名。有一次,琅邪太守單(ㄕㄢˋ)子春邀請他到家中談話,管輅到了以後,發現另有幾位文人學者在場,管輅問單子春:「今天是要我一個人與在座幾位對答嗎?」單子春則說:「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。」也就是說:我想要自己一人與你勢均力敵地對談。「旗鼓相當」這個成語不局限於軍事戰況上,而可以廣泛用在一般事務

書證

  1. 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管輅》裴松之注引《輅別傳》:「(管輅)問(單)子春:『今欲與輅為對者,若府君四坐之士邪?』子春曰:『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。』」
  2. 唐.楊炯〈從弟去溢墓志銘〉:「天下之寶,邦家之光。神鋒太峻,旗鼓相當。」
  3. 《新唐書.卷一一八.辛替否列傳》:「旗鼓相當,軍陣勢也;騰逐喧噪,戰爭象也。」
  4. 《明史.卷二一四.靳學顏列傳》:「夫陷鋒摧堅,旗鼓相當,兵之實也。」
  5. 清.查慎行〈虎林與同年許莘埜話舊時初自蜀歸〉詩四首之三:「旗鼓相當膽氣麤,生平事事不曾輸。」
  6. 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五回:「何孝先自辦此事以來,居然別開生路,與申大善士一幫,旗鼓相當,彼此各不相下。」
  7. 清.和邦額《夜譚隨錄.卷三.陳寶祠》:「予以杜郎入贅,勝負螟蛉,不意開罪封甥,禍不旋踵,……(氜聞之曰):『氜雖不敏,願與旗鼓相當,必不貽大人戚也。』」
  8. 清.趙翼《甌北詩話.卷三.韓昌黎詩》:「昌黎作〈雙鳥詩〉,喻己與東野一鳴,而萬物皆不敢出聲。東野詩亦云:『詩骨聳東野,詩濤湧退之。』居然旗鼓相當,不復謙讓。」
  9. 清.趙翼《甌北詩話.卷一一.黃山谷詩》:「北宋詩推蘇、黃兩家,蓋才力雄厚,書卷繁富,實旗鼓相當,然其間亦自有優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旗鼓相當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