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寡不敵眾

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ㄓㄨㄥˋ
  1. 人少的抵不過人多勢眾的。
    [例]敵軍寡不敵眾,節節敗退。

寡不敵眾

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ㄓㄨㄥˋ
  1. 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。唐.陳子昂〈申宗人冤獄書〉:「夫孤直者,眾邪之所憎;至公者,群惡之所疾。寡不敵眾,孤不勝群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一二.范鰍兒雙鏡重圓》:「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,那潰兵如山而至,寡不敵眾,捨命奔走。」

寡不敵眾

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ㄓㄨㄥˋ

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。語出《逸周書.卷九.芮良夫》。

用法

指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。

用在「軍力薄弱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敵軍寡不敵眾,被我軍打得節節敗退。
  2. 你勢單力薄,寡不敵眾,應該智取,不宜力敵。
  3. 他遭到一群流氓圍住,寡不敵眾,被打成重傷。
  4. 儘管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,他仍決定堅守陣地,等候援軍到來。
  5. 我方只有兩三個人,對方卻有十多人,終究寡不敵眾,只好暫避。
  6. 將軍雖然驍勇善戰,終究寡不敵眾,雙拳難擋四手,還是敗下陣來。
  7. 這支軍隊為了完成任務,明知寡不敵眾,仍與敵人進行殊死戰,最後壯烈犧牲。

辨識

反義:一以當十以寡敵眾勢均力敵旗鼓相當

參考詞語:「眾寡不敵、寡不勝眾

典故說明

周厲王施行暴政,禁止人民議論毀謗朝廷,並且任用虢(ㄍㄨㄛˊ)長父和榮夷公,但這兩人只知獨占利益作威作福,臣子芮(ㄖㄨㄟˋ)伯良夫認為這樣一來將會為國家招來大災難,於是上書勸誡周厲王。強調身為一國之君有責任為人民除禍害,作人民的榜樣,否則將招致人民的仇視和怨恨,而且君王只有一個,是抵擋不了人數眾多的百姓,這時君王的處境就危險了。後來「寡不敵眾」演變為成語,用來指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。

書證

  1. 《逸周書.卷九.芮良夫》:「民至億兆,后一而已,寡不敵眾,后其危哉!」(源)
  2. 唐.陳子昂〈申宗人冤獄書〉:「夫孤直者眾,邪之所憎,至公者群,惡之所疾,寡不敵眾,孤不勝群,共誣成罪,聖不能救。」
  3. 宋.洪邁《夷堅支志甲.卷三.劉承節馬》:「至高岡下,與盜遇,雖與拒鬥,而寡不敵眾,并子僕死焉。」
  4. 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五回:「王朗寡不敵眾,與白虎、周昕殺條血路,走入城中;拽起弔(吊)橋,堅閉城門。」
  5. 《警世通言.卷一二.范鰍兒雙鏡重圓》:「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,那潰兵如山而至,寡不敵眾,捨命奔走。」
  6.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四八回:「李九強自知寡不敵眾,將幾畝地仍照了原價賣與別人,把些糧食俱趕集賣了。」
  7. 《鏡花緣》第三回:「徐敬業手下雖有兵十萬,究竟寡不敵眾,兼之不聽魏思溫之言,誤從薛仲璋之計,以致大敗虧輸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寡不敵眾」

有提到「寡不敵眾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