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沽名吊譽

ㄍㄨ ㄇㄧㄥˊ ㄉㄧㄠˋ ㄩˋ
  1. 利用手段來謀取聲譽參見沽名釣譽」條。《群音類選.官腔類.卷七.犀珮記.貞節自持》:「想班姬淒涼可嘆,又何勞沽名吊譽在人間?」

沽名吊譽

ㄍㄨ ㄇㄧㄥˊ ㄉㄧㄠˋ ㄩˋ

義參「沽名釣譽」。見「沽名釣譽」條。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沽名釣譽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沽名釣譽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 「沽名釣譽」係由「沽名」及「釣譽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沽名」在《廙別傳》中可見。三國時期的劉廙,見到弟弟劉偉與魏諷交好,就勸諫他說:「結交朋友最大的好處,就是在於學習別人的賢能之處。然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結黨營私,不論人品,完全違背聖人教誨。我看魏諷這個人,不修養自己的德行,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,虛浮而不切實際,是個故意做作謀取名聲的人。我勸你要謹慎小心,不要再和他往來了!」但是劉偉沒有聽從,後來魏諷果然謀反,劉偉也牽連被殺。 「釣譽」則見於《漢書.卷五八.公孫弘卜式兒寬傳.公孫弘》。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,輔佐君王,奉行儉約,輕視財富,重視仁義,功勞甚大,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,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,生活花費少於常規,以身作則,使民風淳樸,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。這兩個典源一用「沽名」,一用「釣虛譽」,後來被合用成「沽名釣譽」,用來指故意做作,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。
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沽名吊譽」

有提到「沽名吊譽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