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矯枉過甚

ㄐㄧ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ㄕㄣˋ

猶「矯枉過正」。見「矯枉過正」條。01.宋.朱熹〈南嶽遊山後記〉:「非言則無以寫難喻之懷,然則前日一時矯枉過甚之約,今亦可以罷矣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矯枉過正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矯枉過正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越絕書.卷一五.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》載:春秋時,伍氏一家本在楚國仕宦,但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,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。由於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,他幫助吳國從衰微的國勢走向富強,進而使吳成為一方的霸主。但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。後來楚國攻伐蔡國,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,發動吳兵攻打楚國,攻下楚國的都城郢。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,復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,鞭笞屍骨後人評論這件事情,認為:「兒子為父親復仇,臣子討伐逆賊,本來是發自至誠之舉,但是伍子胥的做法已經超出常理,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。」後來「矯枉過正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「矯枉過直演變而出,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適切程度,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。

書證

  1. 宋.朱熹〈南嶽遊山後記〉:「非言則無以寫難喻之懷,然則前日一時矯枉過甚之約,今亦可以罷矣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矯枉過甚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