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等量齊觀

ㄉㄥˇ ㄌㄧㄤˋ ㄑㄧˊ ㄍㄨㄢ
  1. 將不同的事物同等看待
    [例]文學與自然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不同,方法不同,怎能等量齊觀呢?

等量齊觀

ㄉㄥˇ ㄌㄧㄤˋ ㄑㄧˊ ㄍㄨㄢ
  1. 將不同的事物同等看待。如:「將貧賤、富貴等量齊觀,就不會有什麼好憂愁掛懷的了!」

等量齊觀

ㄉㄥˇ ㄌㄧㄤˋ ㄑㄧˊ ㄍㄨㄢ

不分輕重,一律同等看待語或出清.況周頤《蕙風詞話.卷三.劉仲尹參涪翁得法》。 相提並論

用法

不分輕重,一律同等看待。

用在「同等對待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雞鶩與鳳雛,豈能等量齊觀?
  2. 天地間事物本來就參差不齊,怎麼可以等量齊觀呢?
  3. 這兩篇論文雖然性質相似,但析論功力不同,怎能等量齊觀?
  4. 這幾種作法可能導致結果不同,當然要審慎評估,絕不能等量齊觀。
  5. 這兩樣東西雖然看起來差不多,但材質不同,是不能等量齊觀的。
  6. 做事要懂得分輕重緩急、先後次序,不能一律等量齊觀,全部混淆在一起。
  7. 甲乙兩人的成績相差那麼遠,怎麼可能等量齊觀,一律敘獎,這是很不公允的。

辨識

近義:一視同仁比量齊觀相提並論

反義:另眼相看另當別論

參考詞語:「齊量等觀

「等量齊觀」及「相提並論」都有同等對待的意思。 「等量齊觀」側重於不分事物之間的差異;「相提並論」側重於事物的並列比較。

等量齊觀 相提並論
○ ☓ 做事要懂得分輕重緩急、先後次序,不能一律∼,全部混淆在一起。
☓ ○ 我們職棒發展的歷史太短,無法與美、日等國∼。

典故說明

「等量齊觀」的「」、「」都有等同、相同的意思,所以這句成語就有一齊、同等看待的意思。清代況周頤在《蕙風詞話.卷三.劉仲尹參涪翁得法》中表明,他並不完全贊同元好問說劉仲尹詩學習黃庭堅而得法這個論點,以為只是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而已。文中就用了這句成語。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,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。好比林木佳勝,黃庭堅的詩能夠鬱蒼聳秀,即便不經意的地方,也像老幹杈枒一樣,沒有一根醜枝。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,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,則不及庭堅遠甚!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,有一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,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。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,但怎麼可以說兩個人的作品不分上下,同等看待呢?

書證

  1. 清.況周頤《蕙風詞話.卷三.劉仲尹參涪翁得法》:「龍山蒼秀,庶幾近似。設令為枒杈,必不逮遠甚。或帶煙月而益韻,託雨露而成潤,意境可以稍變,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。」(源)
  2. 清.周中孚《鄭堂札記》卷五:「若李滄溟者,諸體俱少完善,惟七絕差勝,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等量齊觀」

有提到「等量齊觀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