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齊量等觀

ㄑㄧˊ ㄌㄧㄤˋ ㄉㄥˇ ㄍㄨㄢ

猶「等量齊觀」。見「等量齊觀」條。01.《聊齋志異.卷九.王子安》何守奇評:「子安弋獲心切,故狐戲之。然當其心滿意足時,何知為戲?齊量等觀,則詞林諸公,安非出於造物之戲也?世事種種色色,不必認真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等量齊觀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等量齊觀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等量齊觀」的「」、「」都有等同、相同的意思,所以這句成語就有一齊、同等看待的意思。清代況周頤在《蕙風詞話.卷三.劉仲尹參涪翁得法》中表明,他並不完全贊同元好問說劉仲尹詩學習黃庭堅而得法這個論點,以為只是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而已。文中就用了這句成語。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,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。好比林木佳勝,黃庭堅的詩能夠鬱蒼聳秀,即便不經意的地方,也像老幹杈枒一樣,沒有一根醜枝。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,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,則不及庭堅遠甚!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,有一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,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。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,但怎麼可以說兩個人的作品不分上下,同等看待呢?

書證

  1. 《聊齋志異.卷九.王子安》何守奇評:「子安弋獲心切,故狐戲之。然當其心滿意足時,何知為戲?齊量等觀,則詞林諸公,安非出於造物之戲也?世事種種色色,不必認真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齊量等觀」

有提到「齊量等觀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