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走筆成章

ㄗㄡˇ ㄅㄧˇ ㄔㄥˊ ㄓㄤ
  1. 揮筆即寫成文章。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。《孤本元明雜劇.浣花溪.第二折》:「胸藏錦繡,口吐珠璣,走筆成章,無不通曉。」也作「下筆成章」。

走筆成章

ㄗㄡˇ ㄅㄧˇ ㄔㄥˊ ㄓㄤ

猶「下筆成章」。見「下筆成章」條。01.元.無名氏《凍蘇秦》第三折:「手執著毛錐,指萬物走筆成章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下筆成章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下筆成章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三國志.卷一九.魏書.任城陳蕭王傳.陳思王植》載: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,從小聰穎好學,十多歲時,就已經讀了數十萬字的詩辭歌賦等各類文章培養出極豐富的文采。有一次太祖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,曾懷疑地問:「你是找誰幫忙寫的啊?」曹植跪下而恭敬地回答:「我自己能出口成論,下筆成章,何須找人代筆?您不信的話,可以當面測試啊!」那時恰巧曹操興建的銅爵臺剛完工,他就帶著幾個兒子登上高臺,並要他們各作一篇賦。曹植拿起筆來,瞬間就完成了一篇令人激賞佳作,讓曹操驚訝不已,不得不相信他這個兒子確實有「下筆成章」的奇能。後來「下筆成章」就用來比喻才思敏捷,且具文采。

書證

  1. 元.無名氏《凍蘇秦》第三折:「手執著毛錐,指萬物走筆成章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走筆成章」

有提到「走筆成章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