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赴湯跳火

ㄈㄨˋ ㄊㄤ ㄊㄧㄠˋ ㄏㄨㄛˇ
  1. 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難。《金瓶梅》第八八回:「小夫人說那裡話!若肯在老爺前抬舉小人一二,就消受不了。雖赴湯跳火,敢說不去?」也作「赴湯蹈火」。

赴湯跳火

ㄈㄨˋ ㄊㄤ ㄊㄧㄠˋ ㄏㄨㄛˇ

即「赴湯蹈火」。見「赴湯蹈火」條。01.《崇禎本金瓶梅》第八八回:「小夫人說那裡話,若肯在老爺前,抬舉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,雖赴湯跳火,敢說不去?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赴湯蹈火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赴湯蹈火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鼂錯(西元前200∼前154)為西漢潁川(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)人,文帝時,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《尚書》,後屢屢升遷,調任為太子家令。由於他學識豐富,被人稱為「智囊」。太子(景帝)即位後,更升任為御史大夫,常上疏建言,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。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,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,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,削奪諸侯王封地時,吳、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,要求皇帝誅殺鼂錯,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「七國之亂」。景帝為平息內亂,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,犧牲了鼂錯。鼂錯雖然含怨而終,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,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。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,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,他說:「對於能固守城池戰勝敵人者,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;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,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。唯有如此,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,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。」後來「赴湯蹈火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。但也有學者以為,「赴湯蹈火」一語應源自《傅子》。據載,東漢末年豪強四起,劉表佔領了荊州,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。韓嵩對劉表說:「雖赴湯蹈火,死無辭也。」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,他一定會堅守節操,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。這裡的「赴湯蹈火」,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,不避艱險,與〈鼂錯傳〉中的「赴湯火」並無差別。

書證

  1. 《崇禎本金瓶梅》第八八回:「小夫人說那裡話,若肯在老爺前,抬舉小人一二,便消受不了,雖赴湯跳火,敢說不去?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赴湯跳火」

有提到「赴湯跳火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