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隨時制宜

ㄙㄨㄟˊ ㄕˊ ㄓˋ ㄧˊ
  1. 作事善於變通,不拘常法。《晉書.卷八九.忠義傳.周崎傳》:「州將使求援于外,本無定指,隨時制宜耳。」

隨時制宜

ㄙㄨㄟˊ ㄕˊ ㄓˋ ㄧˊ

猶「因時制宜」。見「因時制宜」條。01.《晉書.卷八九.忠義列傳.周崎》:「州將使求援于外,本無定指,隨時制宜耳。」02.宋.蘇舜欽〈上范公參政書并諮目七事.諮目七〉:「仍辟署一二有才識曉邊事者,使往來經畫于河北、陝西,庶知幾變,隨時制宜,蓋大臣不可數出而親臨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因時制宜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因時制宜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所謂「制宜」,義為採取適當措施,如「因時制宜」、「因地制宜」、「因事制宜」等詞語,是說當時、地、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時,就要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。其中「因時制宜見於《淮南子.氾論》。作者以為,古時的法律制度不能適用於今日,古時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,是以「法度者,所以論民俗而節緩急也;器械者,因時變而制宜適也」。也就是說:法律制度應順應民俗而隨時調整,武備、兵器應依據時局變遷而因應改良。後來「因時制宜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根據不同時期情況,採取合宜的措施應對

書證

  1. 《晉書.卷八九.忠義列傳.周崎》:「州將使求援于外,本無定指,隨時制宜耳。」
  2. 宋.蘇舜欽〈諮目〉其七:「仍辟署一二有才識曉邊事者,使往來經畫于河北、陝西,庶知幾變,隨時制宜,蓋大臣不可數出而親臨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隨時制宜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