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高下其手

ㄍㄠ ㄒㄧㄚˋ ㄑㄧˊ ㄕㄡˇ
  1. 比喻玩弄手法,串通作弊。宋.王闢之《澠水燕談錄.卷五.官制》:「太祖慮其任私,高下其手,乃置司寇參軍。」《清史稿.卷二八八.張廷玉傳》:「刑部引律例,往往刪截,但用數語,即承以所斷罪;甚有求其彷彿,比照定議者:高下其手,率由此起。」

高下其手

ㄍㄠ ㄒㄧㄚˋ ㄑㄧˊ ㄕㄡˇ

猶「上下其手」。見「上下其手」條。01.宋.王得臣《麈史.卷上.惠政》:「由是吏胥匠石,無一高下其手,而民無所用賂。」02.《清史稿.卷二八八.張廷玉列傳》:「刑部律例,往往刪截,但用數語,即承以所斷罪;甚有求其彷彿,比照定議者:高下其手,率由此起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上下其手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上下其手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據《左傳.襄公二十六年》載,春秋時代,楚、鄭兩國交戰,楚國大將軍穿封戌俘虜了鄭國大夫皇頡,立下大功。同行的王子圍見了眼紅,想要把這個功勞占為己有,硬說皇頡是被自己捉到的。穿封戌也不甘勢弱,兩人爭執不下,於是找了伯州犁來裁斷是非。伯州犁說:「這要問問被虜來的皇頡,他說的一定錯不了。」便把皇頡帶上,由伯州犁來質問。但其實伯州犁想袒護王子圍,於是他故意先高舉一手指著王子圍說:「這位是王子圍,也是本國國君寵愛的弟弟。」接著放下手,向下指著穿封戌說:「這位是穿封戌,是方城外的一個縣官。這兩人當中,究竟是那一個捉到你的?」皇頡看到他刻意分別的手勢,也聽懂了話中的暗示,就順應著回答說:「我不敵王子圍,就敗下陣來了。」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上下其手」,用來比喻玩弄手段,暗中作弊。亦用來形容帶有邪念,不禮貌地觸摸他人身體

書證

  1. 宋.王得臣《麈史.卷上.惠政》:「由是吏胥匠石,無一高下其手,而民無所用賂。」
  2. 《清史稿.卷二八八.張廷玉列傳》:「刑部引律例,往往刪截,但用數語,即承以所斷罪;甚有求其彷彿,比照定議者:高下其手,率由此起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高下其手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