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魯魚亥豕

ㄌㄨˇ ㄩˊ ㄏㄞˋ ㄕˇ
  1. 魯魚,語本《抱朴子.內篇.遐覽》:「書三寫,魚成魯,帝成虎。」亥豕,參見亥豕」條。後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。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「既是假語村言,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,樂得與二三同志,酒餘飯飽,雨夕燈窗之下,同消寂寞,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。」也作「亥豕魯魚」。

魯魚亥豕

ㄌㄨˇ ㄩˊ ㄏㄞˋ ㄕˇ

「魯魚」,把「」字誤寫成「」字。語本《抱朴子.內篇.遐覽》。「亥豕」,把「」字誤寫成「」字。語本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察傳》。「魯魚亥豕」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三豕涉河

用法

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。

用在「傳抄訛誤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現今媒體追求快速報導的結果,往往致使魯魚亥豕的錯誤層出不窮。
  2. 中國文字頗多筆畫近似,因而在書寫上經常造成魯魚亥豕的訛誤。
  3. 這部書急著出版上市,校對品質並不精審,魯魚亥豕的情況為數不少。
  4. 中國的典籍浩如煙海,其中難免偽訛衍脫、附會誤傳,以致魯魚亥豕,所在多有。
  5. 古代文獻學家對古籍所出現魯魚亥豕的錯誤進行逐字校勘,目的無非在盡量恢復古書原貌。

辨識

近義:三豕涉河、烏焉亥豕

參考詞語:「魯魚帝虎、帝虎魯魚、亥豕魯魚、亥豕帝虎、亥豕魚魯

典故說明

「魯魚亥豕」係由「魯魚」及「亥豕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」和「」、「」和「」的古字皆因為形似,所以容易在傳抄刊刻過程中造成訛誤。《抱朴子.內篇.遐覽》就記載古時的一個諺語:「書三寫,魚成魯,虛成虎。」意思就是說同一篇文章因不斷的傳抄,字形相近的字,就很容易發生錯誤。如「」很容易會錯寫成「」,「」很容易會錯寫成「」。另外根據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察傳》的記載:子夏有一次到晉國,經過衛國時,聽到有人在讀記載歷史的書,其中有一句是:「晉師三豕涉河」,他聽了就說:「應該不是『三豕涉河』,而是『己亥涉河』吧!」到了晉國一查,果然是「晉師己亥涉河」,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一天渡過黃河。因為「己亥」和「三豕」的古文字形很相近,所以才會造成這個錯誤。後來這兩個詞語合用成「魯魚亥豕」,用來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。

書證

  1. 元.黃溍《日損齋筆記.辯史》:「濬當讀為迅,則又因裴駰訓徇為疾,而以迅為疾,義相近而言也,去古既遠,經史中魯魚亥豕,若此者不一,學者必欲以意強通之,豈闕疑之義乎?」
  2. 明.李開先〈賀谷少岱喪目重明序〉:「字無魯魚亥豕之訛,由此而享文名;術窮熊經鴻寶之祕,由此而登仙籙。」
  3. 《紅樓夢》第一二○回:「既是假語村言,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,樂得與二三同志,酒餘飯飽,雨夕燈窗之下,同消寂寞,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魯魚亥豕」

有提到「魯魚亥豕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