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魯魚帝虎

ㄌㄨˇ ㄩˊ ㄉㄧˋ ㄏㄨˇ
  1. 語本《抱朴子.內篇.遐覽》:「書三寫,魚成魯,帝成虎。」後指因文字形近而致傳抄或刊刻錯誤。如:「他抄錄古籍,細心嚴謹,斷無魯魚帝虎之處。」也作「亥豕魯魚」。

魯魚帝虎

ㄌㄨˇ ㄩˊ ㄉㄧˋ ㄏㄨˇ

猶「魯魚亥豕」。見「魯魚亥豕」條。01.清.阮葵生《茶餘客話.卷一四.譯經》:「其繙譯諸經……較之西域元文,已經三易。其中舛訛,不但魯魚帝虎而已。」

辨識

參考詞語:「魯魚亥豕

典故說明

此處所列為「魯魚亥豕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 「魯魚亥豕」係由「魯魚」及「亥豕」二語組合而成。 「」和「」、「」和「」的古字皆因為形似,所以容易在傳抄刊刻過程中造成訛誤。《抱朴子.內篇.遐覽》就記載古時的一個諺語:「書三寫,魚成魯,虛成虎。」意思就是說同一篇文章因不斷的傳抄,字形相近的字,就很容易發生錯誤。如「」很容易會錯寫成「」,「」很容易會錯寫成「」。另外根據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察傳》的記載:子夏有一次到晉國,經過衛國時,聽到有人在讀記載歷史的書,其中有一句是:「晉師三豕涉河」,他聽了就說:「應該不是『三豕涉河』,而是『己亥涉河』吧!」到了晉國一查,果然是「晉師己亥涉河」,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一天渡過黃河。因為「己亥」和「三豕」的古文字形很相近,所以才會造成這個錯誤。後來這兩個詞語合用成「魯魚亥豕」,用來指因文字形似而致傳寫或刊刻錯誤。

書證

  1. 清.阮葵生《茶餘客話.卷一四.譯經》:「其繙譯諸經……較之西域元文,已經三易。其中舛訛,不但魯魚帝虎而已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魯魚帝虎」

有提到「魯魚帝虎」的條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