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trl+K

搜尋方式

死有餘辜

ㄙˇ ㄧㄡˇ ㄩˊ ㄍㄨ
  1. 形容罪惡深重,死都不能抵罪。
    [例]那名凶手殺人無數,如今伏法,真是死有餘辜。

死有餘辜

ㄙˇ ㄧㄡˇ ㄩˊ ㄍㄨ
  1. 形容罪惡深重,死都不能抵罪。《漢書.卷五一.路溫舒傳》:「蓋奏當之成,雖咎繇聽之,猶以為死有餘辜。」宋.無名氏《李師師外傳》:「使不潔之名,上累至尊,此則死有餘辜耳。」也作「死有餘僇」、「死有餘罪」。

死有餘辜

ㄙˇ ㄧㄡˇ ㄩˊ ㄍㄨ

辜,罪。「死有餘辜」形容罪惡深重,死都不足以抵罪。語出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路溫舒》。

用法

形容罪惡深重,死都不足以抵罪。貶義。

用在「罪惡深重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  1. 這個壞人罪孽深重,惡貫滿盈,的確是死有餘辜。
  2. 這種賣國求榮、殘害忠良的奸臣,真是死有餘辜。
  3. 像他這種十惡不赦的罪人,即使千刀萬剮,依然死有餘辜。
  4. 這批死有餘辜的歹徒終於被制裁了,真是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!

辨識

近義:罪大惡極罪不容誅罪該萬死

參考詞語:「死有餘責、死有餘罪、死有餘咎

典故說明

漢代路溫舒,字長君,鉅鹿東里人,為人勤學不倦。漢宣帝剛即位不久,任職獄官的路溫舒就上書建議宣帝開仁德之心,減緩犯人的刑期。他認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,是因為獄官執法過於嚴苛,而秦朝之所以會滅亡也是因為這個緣故。和古代獄官相比,現今獄官太過草率不人道,因為他們一方面害怕執法有過失受到處分,一方面為了順利結案,於是對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,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。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,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,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,連死都不足以抵罪。因此,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,廢除嚴苛的刑罰,讓天下回歸太平。「死有餘辜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,用於形容罪惡深重,死都不足以抵罪。

書證

  1. 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路溫舒》:「蓋奏當之成,雖咎繇聽之,猶以為死有餘辜。」(源)
  2. 《三國志.卷一三.魏書.鍾繇華歆王朗傳.王朗》裴松之注引《獻帝春秋》:「朗愚淺駑怯,畏威自驚。又無良介,不早自歸。於破亡之中,然後委命下隸。身輕罪重,死有餘辜。」
  3. 宋.無名氏《李師師外傳》:「惟是我所竊自悼者,實命不猶,流落下賤,使不潔之名,上累至尊,此則死有餘辜耳。」
  4. 《明史.卷一八一.劉健列傳》:「若復顧惜身家,共為阿順,則罔上誤國,死有餘辜。」
  5. 《封神演義》第九九回:「你這二賊,惑君亂政,陷害忠良,斷送成湯社稷,罪盈惡貫,死有餘辜!」
  6. 清.林則徐《林文忠公公牘.公牘六.頒發禁煙治罪新例告示》:「爾等更當觸目驚心,如再觀望遷延,以身試法,則是孽由自作,死有餘辜,毋謂言之不早也。」

在其他地方搜尋「死有餘辜」

有提到「死有餘辜」的條目